|
|||||||||||
|
|
聯合水務20年20人系列人物專欄│ 周允勝:做一輩子供水人 | ||
|
||
前言 本期報道人物為聯合水務宿遷供水公司制水部部門顧問周允勝,讓我們一起聆聽他的故事,感受一代代水務人兢兢業(yè)業(yè),把青春匯入城市發(fā)展洪流之中的奉獻故事。
周允勝:聯合水務宿遷供水公司制水部部門顧問周允勝,在制水一線勤懇耕耘數十載,憑借著豐富的經驗、務實的作風,為水廠設備改造升級、水廠穩(wěn)定運行做出突出貢獻。
01您堅守在制水一線30多年,可以說是跨越了世紀,這30多年,您感受到哪些明顯的變化? 周允勝:我今年58歲,等到退休時正好干滿35年,我感受到的變化甚至帶有些年代感。首先就是人的變化,現在大學生越來越多,就拿制水部的一線員工來說,以前招人都是高中生,后來是大專生,現在本科生的比例也不少,別的技術部門學歷更高。再說設備的變化,以前制水部加藥,憑借的是經驗,靠的是人工攪拌。現在全是電腦控制計量泵投加。有了智慧水務之后,在家打開手機都能看到生產情況,更是便捷。 再說說自己的變化吧,以前我覺得只要把水質搞好,把水給供出去就行了,但這些年公司的變化讓我覺得,要想跟上公司的發(fā)展,就必須不停地學習,掌握新工藝新技術,也得掌握科學的培訓方式去培養(yǎng)新員工。
02同事們提到您,都會提到“盡責”一詞,哪怕是休假期間,您都會到廠區(qū)巡視幾遍,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習慣? 周允勝:也不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習慣,我們供水線上的人都要求24小時在線,有任何突發(fā)情況大家都能第一時間到位。休息在家時候,我習慣到廠區(qū)轉轉,看看有沒有需要協調的工作和特殊情況需要處理,我親自去看過了,才能放心。最早時候,我在制水部的機電班負責設備安裝維修,那時候還沒有單獨成立機電設備部,后來我就專門負責制水生產運行,廠里的這些設備在我眼里跟“孩子”一樣,我是看著它們從安裝調試到投入使用、改造的全過程,所以廠里有設備或者系統(tǒng)改造時,我會根據生產實際提些建議,配合他們施工需要來調度生產,有時也參與維修。我認為只要需要,只要我能,我就會盡最大力量把這些活干好。
03很多制水部新員工入職時會交給您來帶,他們習慣叫您一聲“師父”,在師帶徒方面,請您分享一下您的經驗。 周允勝:我剛入行時也是跟著老師傅學習制水工藝、安裝維修,那時候不像現在培訓這么系統(tǒng)規(guī)范,大家都是在師傅的指點下慢慢上手去練。后來我成了老員工,也開始帶徒弟了,我不是科班出身,只比他們多了些經驗,在帶新員工時,我還是延續(xù)老一輩的方式,把我摸索出的經驗技術傳授給他們,自己摔過的跟頭不能讓別人再犯。有很多新員工有許多創(chuàng)新思維,有些事可能徒弟做得更好,我從他們身上也可以學到很多。
04再過幾年,您即將退休,對于仍將長期奉獻在供水事業(yè)的聯合水務人,您有什么話想說? 周允勝:聯合水務的二十年我參與也見證了,我有幸能遇到這么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,更有幸能在供水線上工作一輩子,再過幾年,我們這代人要退了,可后面還有更多的優(yōu)秀的年輕人去為公司創(chuàng)造更多個二十年的輝煌。
結語 沒有驚天動地,沒有氣壯山河,他們以腳踏實地詮釋“只要在崗一天就要盡責一天”,在時代發(fā)展的印跡中,烙下了屬于水務人特有的勞動群像。 , |
相關新聞 |
·年味的變遷與傳承 ·餃子飄香,喜迎冬至 ·流水迢迢湖水情 ·以知識為帆,行拼搏之舟 ·生命影響生命 |
收藏本頁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|
|